目前分類:站在這裡看台灣(觀察報告) (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圖片:民國47年北投-雙連貳個月乘車票,
那時代的精神標語:反對共匪的漢奸行為‧反對共匪的恐怖手段。

對於收集老北投的燁子來說,
已成歷史的北淡線文獻,
當然也是尋尋覓覓資料。


圖片:民國58年北投-台北壹個月乘車票,
標語:交通安全‧人人有責(實際多了)。


圖片:民國72年新北投-台北90天定期票,
這是燁子媽媽的票哦,
她還在票面上寫上發車時間,
嘿嘿!老媽真聰明啊。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士林庄文史工作室的簡友慶老師,
提供林衡道教授於民國56年的調查-
「北投溫泉的風光」,
早年的北投真是風光無限好啊。




新北投公園,曲折幽深,
花木泉石安排得非常貼妥。
不論是涼亭、池塘、小橋、流水,全都是畫。
每年春季,滿園杜鵑盛開,
一叢叢紅的,一團團白的,
望去如雲蒸霞蔚,極為美觀。




行天宮,後山闢為花園,
綠樹蒼翠,景色秀麗,
春季有櫻花、杜鵑等名花盛開。
登高一望,淡水河下游山川,
盡入眼底,風光明媚,令人流連。


陳濟堂將軍墓園,設計最費苦心,
有亭台樓閣,可資遊人小憩。
憑高眺覽,大屯觀音諸山,
遠岫屏列,嵐翠撲人眉宇,
淡水河岸,平疇萬頃,
如海浪捲碧,氣勢開朗之至。


新北投天主堂,
以其建築之壯麗而著稱於全省。


圖片及文字敘述,
皆出於「北投溫泉的風光」文章。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44年復興中學學生於新北投站牌。

公路局新北投站,
已完全不留痕跡的消失了,
從老照片及耆老訪談得知,
就是現在新北投公園大門斜對面7-11的位置,
站內除了購票候車,
還有一攤小型販賣部,
如果覺得零食種類不夠多,
沒關係 隔壁就是坩仔店,
總之就是食與行都很方便啦。


民國50年代坩仔店已蓋樓房嘍(應該賺不少哦)。
左邊一點點的樹枝,就是新北投火車站前樹。


民國40年代在新北投站前的母子,
心情好像不是很好耶?
是因為要離開溫泉鄉嗎?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正在編輯一本「舊影新北投」筆記書,
內有兩張珍貴的老照片,
是國內重量級收藏「秋江紀念館」所提供。


為什麼要特別說明這兩張咧?
因為他是明治時代(1895-1912)所攝,
目前看過最清楚的北投老照片之一,
更加証明新北投為日人在台最早開發的溫泉地。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定古蹟新北投台銀舊宿舍(右為鐵真院,現在的普濟寺),
興建於昭和10年(1935),
日治時期前棟為新松島旅館是新北投的高級旅館,
後棟磚造洋和混合風的建築建於大正11年(1922),
是日人小塚兼吉的別墅,
後來新松島收購而成為旅館的一部份。

昭和16年(1941)台灣銀行收購作俱樂部及宿舍使用,
台灣光復後仍是台銀宿舍,
最後借用者是情報局,
目前已閒置荒廢經年了。


有台銀標誌的鬼瓦。


台銀的老廣告。








日治時期的台灣銀行10圓券。


日治台北的台銀屋舍群。


橫跨小溪的招代所。


四月間曾進入調查,
發現三塊木頭門牌,
分別是「臺灣銀行北投分行第二號宿舍」、
「臺灣銀行北投分行第三號宿舍」及「臺灣銀行」木牌,
應該都是光復左右的東西。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草珍藏的日治時期攀大砲岩的老照片。


日治時期的明信片,遠方為紗帽山。
大砲岩日治名稱天狗岩、鐵砲岩。




北投地區有一著名的親山步道「軍艦岩」,
因岩石的外觀酷似艦首因而命名;
但還有一著名的攀岩場「大砲岩」,
怎麼看都不像大砲,
是依據什麼命名咧?

燁子小時候聽說「大砲岩」區,
因為岩質鬆軟是危險地區,
所以學校老師都會嚴禁接近!

後來又聽說「大砲岩」已崩塌,
更證實老師所說〝質地鬆軟〞,
因此小小心靈更覺得那是個危險恐怖之地。

在「大砲岩」的對面山頭,
有林務局所植松樹成排〝中正〞二字,
天氣好時在淡水河對岸都能清楚看見;
以前只要在畫畫比賽圖中畫出「中正山」,
得名次拿獎狀大概不成問題!
所以「中正山」早已是5、6年級北投人心中深植的地標。


圖片出處:北台灣名山大系/68年戶外生活


(照片是燁子讀逸仙國小運動會時媽媽拍的,右上方國旗後面可看到〝中正〞二字。)

隨著歲月的演進,
北投地區山間松樹因為松線虫的病害,
一夕間北投松樹枯死大半以上,
再加上政治環境的改變,
無人照料的中正二字也被周圍植物侵吞了。

最近地區居民,
建議復育中正二字,
主管機關的回應竟然是:
當年因為「大砲岩」的大砲,
正對著中正二字,
正沖著蔣總統,
因此才將大砲岩的〝砲管〞鏟掉!
現在都啥麼時代了,
再植中正樹是沒可能的!

因為時代及政治的不同,
北投相繼消失兩個景點。


照片為中正山與大磺嘴現況2005/10/13。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民國41年北投泉源路上的橋園。


國父孫先生說:華僑為革命之母。


位於新北投泉源路上的「華僑會館」,
原是僑委會「僑園」招待所;
華僑、僑生來台都會選擇投宿在此,
行館樣式的石構房屋及日式房舍,
庭院花園、銅像泳池,
早年是頂級的場所。




燁子的家,
望向窗外遠處是關渡平原、淡水河及觀音山,
近處就是僑園大庭院,
景致無限好....
(上面的照片,是燁子媽從窗口拍的,
今日已看不見這景色,
聳立在窗前的是,
蓋在庭院華僑會館的高樓。)

隨著觀光飯店的林立,
華僑們多選擇新飯店,
長時間僑園只剩下老服務生及眷屬居於其中,

改變,也是順應時代,
現在「僑園」已委世新大學經營,
而大門國父孫文手書也改成李登輝寫的「華僑會館」。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投「復興崗」,日治時期的台北州「競馬場」,
圖片為日治時的明信片封套。


有溫泉符號的競馬場明信片。


跟封套圖案同角度的寫真明信片。


競馬招待入場引換券。


競馬券。


成績便覽。
雖然是「臺北州」畜產會,但這季的競馬場地為:嘉義、高雄、屏東、臺南、臺中、新竹。


昭和16年(1941)代表嘉義的賽馬。
圖片出處:
嘉義寫真第四輯/嘉義市文化局/王新賀提供


民國39年先擇淡水蓬萊閣,後改北投競馬場為政工幹部學校;國民政府以〝此地草莽荊棘,一片荒涼。〞初以自覺覺人之「覺村」為代名,至41年台灣省政府明令公布定名「復興崗」;照片為41年領袖巡視「復興崗」,當時的競馬看台還在。 


整地建設中的復興崗。


初期〝政工〞上課情形,前方的看台還未拆除。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治34年(1901)8月25日,
台北至桃園間鐵路改良線及淡水線鐵路開始營運,
那時的淡水線只有五站,
台北、圓山、士林、北投、淡水。

(1901年10月25日台灣日日新報發行的交通便覽。)

(日治時期的淡水線火車票,由圓山驛發行。)

而新北投站於大正5年(1916)4月1日完成,
稱北投至新北投間的「溫泉線」,
新北投站初時稱「新北投乘降場」、「新北投停車場」,
後來才改成「新北投驛」,
從這時開始才有「新北投」的地名。

小草阿德兄,借用您的片子啦!


汽動車進場咧!
蝦米係乘降場咧?
抖係「驛站」啦!新北投驛!

新北投車站於1937年時,新北投火車站的建築依原式樣向北端又擴充了三分之一的面積,此後直到拆除為止未曾再做重大的變化。1945年新北投支線的鐵道曾被拆除,以因應戰時日人物資和器材的缺乏,當然也就停止營運了。直到1946年8月15日才又復舊通車。
1979年北投廢娼後,北投的溫泉事業一蹶不振,新北投火車站也由原先的三等站改為簡易站。後來因為沿北淡線興建捷運系統,新北投支線在1988年7月16日加開了最後一班列車後,從此隨著北淡線火車走入歷史,新北投火車站也和其他所有北淡線的老車站一樣,無法逃脫被拆除的命運。

在完全不注重鄉土教育的年代中,由於對北投人文與歷史毫無認識,更遑論對區內許多重要歷史建物的感情,以致北投人對新北投火車站的拆除並未積極地提出任何異議。所幸當時「台灣民俗村」施金山董事長的慧眼與用心,願意於「台灣民俗村」內保留新北投火車站,因此台北市政府於1989年10月16日將其捐贈給「台灣民俗村」,雖然北投人的重要文化資產也因此被保留下來,但是從此客居他鄉,暗自神傷。
以上兩段文章節錄93年【八頭里仁協會】-懷念老車站蹬來新北投活動掛軸。

難得的新北投驛站內的取景。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治時期的北投火車站(圖中間的建築)。


1988年台北至淡水的鐵路結束了,
從1901年開始營運的北淡線,
也因淡水線捷運而獲得重生,
雖然乘載時間縮短,
但從前的火車還是令人懷念啊。

(北淡線廢線前夕的車票,北投站-新北投站,票價5元。)


鐵道專家林志明前輩所攝的北投站。

同樣也是林志明前輩所攝北投站月台。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昭和11年(1936)花蓮港武德殿落成,
台灣日治時期的武德殿都大同小異。

台南武徳殿。

日治台東武德會(劍道部)於武德殿前留影。

民國80年時,
小草藝術學院阿德兄搶救的-前日治時期台北州監獄武德殿獅子口瓦,
上面可清楚看到代表武德殿的「武」字,
真是瓦中的〝極品〞啊~!
上方有三個或五個微凸的圓形物,
稱作「經之卷」,
而這樣的形式不稱「鬼瓦」而叫「獅子口」,
另外日式屋頂同樣位置,
雕飾鬼獸面紋,
銅製稱「鬼板」,
黑瓦製的才稱「鬼瓦」、「瓦頭」、直接泥材施作稱「瓦鎮」........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李乾郎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遠流出版」。



南投武德殿的獅子口瓦。
圖片出處:李乾朗/台灣建築百年/室內雜誌84出版。


日治時期稱為「鐵真院」,
為要祭祀台灣鐵道部因公殉職的鐵道員所建,
就是現在的台北市定古蹟「普濟寺」,
鬼瓦上還有特鑄徽紋「鐵真院」的標誌。

有興趣的朋友來北投泡湯時,
可順便參覽(但是要白天噢,不然要等有滿月時....);
屋瓦中還有一對徐徐如生的烏龜瓦....
只能請您親自走一趟體會日式寺院的美。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