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治34年(1901)台灣地圖局部。
在我收集整理北投文物的過程,
有許多熱心朋友會四處幫我留意北投相關文獻,
也因此偶爾會得到不是溫泉鄉北投e北投文獻。

在北縣淡水鎮有一個北投里,
但因名稱為「北投子」,
所以較好分辨,
而南投縣草屯鎮的北投里,
從有文獻記載就稱北投,
這個不是我收集的北投文獻,
因盛情難卻只好付錢買下,
泣~還不便宜耶~

道光12年(1832)契紙局部。
草屯鎮的老地名「草鞋墩」,
相傳舊時此地為南北交通要道,
過路的各路人馬皆會在此換新草鞋,
丟棄壞草鞋因數量繁多而成一墩一墩,
久而久之人們就叫此地為草鞋墩。

嘉慶22年(1817)契紙局部。
彼時台北的北投稱「內北投社」,
但還是很多人會誤認,
反正學校考試又不考。

明治39年(1906)印鑑證明書。
拿這件給我的人真該打屁股,
啥麼時候「南投廳」管到台北來了。

在文獻中使我們知道地方的層級,
明治34年(1901)草屯稱「草鞋墩庄」而北投已經是「街」的層級,
台北的北投昭和15年(1940)才由「庄」改升為「街」,
更早光緒11年(1885)為北投堡,
而台北的北投從來都是「堡」以下「社」的等級。
如您對府、廳、堡、社及州、郡、街、庄的設置有興趣,
勤快點現在「古狗」很方便的。

北投新圳改修30週年(約1932)記念入銀銅瓶背面局部。
原名「險圳」乾隆16年(1751)池良生所建,
明治35年(1902)李春盛擴大開鑿後改為「北投新圳」至今。

這對銅瓶對我來說最是冤枉,
因一字就天南地北差就遠ㄝ~
話說友人於台南古物販仔處看到,
馬上來電給我,
電話中我還要求他將全名唸給我聽,
並跟他確認多次是「北投圳」,
隔天友人風塵樸樸交到我手上,
一看臉都綠了,
怎麼是北投〝新〞圳!!
又不能退你說麥安怎?
從事文史工作真是一條不歸路啊!


不管是淡水的北投、台北的北投、南投的北投,
共同點都是咖乍平埔人住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rugu1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